
專輯說明
在英國伊利莎白時代的魯特琴歌曲(又稱為牧歌),可以說是十六世紀音樂的瑰寶,尤其著名作曲家道蘭與卡本恩的作品,直到如今仍備受演唱家及愛樂者深深的喜愛。在這張專輯中,便展現出魯特琴歌曲可貴之處,在於詞曲之間的情緒配合,簡潔精練且質樸動人,由當今最傑出的假聲男高音安德瑞斯‧休爾擔任演唱,他那柔美自然、直逼輕女高音的純度的假音,搭配知名的魯特琴演奏家安德瑞斯‧馬丁 的伴奏,就像詩詞一般練達。此外休爾也演唱了流行於十六世紀的英國民歌,這些樂曲至今仍深深吸引著愛樂者,無怪乎一推出便衝上英國古典排行榜前十名。 |
no | 曲目 | ||||||
---|---|---|---|---|---|---|---|
1 | |||||||
01 |
Behold a wonder here John Dowland |
||||||
02 |
Me, me and none but me John Dowland |
||||||
03 |
All ye, whom Love or Fortune hath betray’d John Dowland |
||||||
04 |
The Lady Russell’s pavan (for lute) John Dowland |
||||||
05 |
The Three Ravens Traditional English |
||||||
06 |
Waly, waly Traditional English |
||||||
07 |
King Henry Anonymous |
||||||
08 |
Kemp’s jigg (for lute) Anonymous |
||||||
09 |
My sweetest Lesbia Thomas Campion |
||||||
10 |
I care not for these Ladies Thomas Campion |
||||||
11 |
My love hath vow’d Thomas Campion |
||||||
12 |
I saw my lady weep John Dowland |
||||||
13 |
Flow, my tears John Dowland |
||||||
14 |
Sorrow, stay John Dowland |
||||||
15 |
Say, Love, if ever thou didst find John Dowland |
||||||
16 |
Can she excuse my wrongs? John Dowland |
||||||
17 |
Go from my window John Dowland |
||||||
18 |
Go from my window (for lute) John Dowland |
||||||
19 |
I will give my love an apple Traditional English |
||||||
20 |
Barbara Allen Traditional English |
||||||
21 |
Lord Rendall |
【道蘭】
英文姓名:John Dowland
國籍:英籍愛爾蘭裔
憂鬱是整個英國伊莉莎白時代的風格,而道蘭就是那個時期典型的作曲家,他的音樂確實帶有敏銳的憂鬱性格。雖然道蘭天生是位歌者,不過他一生主要還是靠著作曲家與魯特琴演奏者過日子,他是當時最重要的魯特琴作曲家(尤其是魯特琴伴奏的歌曲與合奏音樂方面)。 道蘭小時候的相關記載並不多,我們確定他於1580年在巴黎為法國宮廷的使節們演奏音樂,他也在這個時候皈依天主教,不過不久後卻因為於1594年在新教的伊莉莎白一世宮廷裡服務而被驅逐天主教。1598年道蘭成為丹麥克利斯提安四世的魯特琴家,後來1606年因不讓皇室滿意而去職,經過重重曲折,後來終於在1612年被指派為英國詹姆斯一世的魯特琴音樂家。 道蘭的作曲在吸收他在歐陸所遇到的時尚之外,也極力尊重英國傳統的特色,他的創作主要是以魯特琴歌曲集為主,這是英國特有的音樂形式,1597年道蘭出版著作,將這種類型的作品系統化。道蘭早期的歌曲都是古希臘旋轉舞(strophe)的組合,以舞曲的型式表現,幾乎不採用半音階;而晚期創作則滲入歐陸的影響,充滿朗讀段落、半音階以及不協和音。 道蘭在器樂作品的創作頗豐,魯特琴獨奏曲有九十多首,大多都是充滿裝飾音的變奏型式舞曲,這些作品同樣有著歐陸風格的影響,運用半音階的幻想曲就是比起同時期創作的英國作品更有熱情,而道蘭的許多合奏作品,後來更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晚期最受歡迎的作品。(文/徐鵬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