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威爾第:聖母晚禱etc./加布瑞里、席特、舒茲:經文歌作品集的詳細介紹 返回

 ·  唱片公司:EMI

·  作曲家:吉歐瓦尼.加布里埃利蒙台威爾第指揮:Philip LedgerSir David Willcocks

·  演出者:艾默玲,薄柔絲

·  音樂類型:古典音樂

·  唱片編號:56863125/

·  低價版 / CD / 2 片裝

專輯說明

 

本片的兩位指揮分別是以古樂復興在七年代極富代表性的雷格,和素來以指揮劍橋大學合唱團灌錄過許多知名合唱錄音的威爾卻斯,在這兩位的指揮下,我們聽到七年代極重要的古樂演出,這是在當時極為劃時代的演出錄音。   本片中將文藝復興時代使用複音音樂寫作教堂合唱音樂最成功的威尼斯,和德國受到此傳統影響最深的作曲家的作品一起收錄在這裡。在這一系寫作複音聖樂作曲家中,最重要的一位是叔與姪加布瑞里,而喬望尼加布瑞里則是在十七世紀初葉對威尼斯樂派有最深遠影響的一位。他之後德國的席特和舒茲都承傳了這種寫作技巧。  蒙台威爾第則是這些作曲家中最特別的一位,也是最少寫作聖樂的一位。蒙台威爾第在他的時代是在曼楚亞公爵的宮廷中服務,這使他寫作世俗濱樂的機會比聖樂多,也所以蒙台威爾第較重要的作品都是一些如歌劇、芭蕾舞曲和戲劇配樂等作品,這裡面又推他的兩部歌劇奧菲歐和阿里安娜最重要。這首聖母晚禱出版一六一年,很可能是蒙台威爾第為了能在羅馬教廷中謀得一職而寫作的,因此我們可看到這首作品最後是題獻給教宗保碌六世。這部作品中的最後一個光榮讚樂章,長達十八分鐘,是全曲中最長的一個樂章,全樂章中將全曲所用到的各種作曲手法,全部再呈現一次,可謂蒙台威爾第在複音音樂寫作上最高的傑作。

 

【吉歐瓦尼.加布里埃利】

英文姓名:Giovanni Gabrieli

國籍:義大利

 

  吉歐瓦尼.加布里埃利的作品所展現的,不但是威尼斯學派的音樂風格,也是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的文藝復興時代崇高理想。他大約出生於1555年,扶養他的是其音樂家叔父安德烈.加布里埃利(Andrea Gabrieli, 1520~1586),同時也是其管風琴師傅;就此看來,他身上確實流著極為正統的音樂血統。安德烈.加布里埃利當時在威尼斯擔任著名聖馬克大教堂的管風琴師,這個歷史事實,被視為威尼斯最主要的藝術成就。而他的老師正是威尼斯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威拉特(Adrian Willaert, 1490~1562)。在1584年接受聖馬克教堂的聘任,成為其管風琴師之前,吉歐瓦尼曾經在德國慕尼黑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並短暫的擔任巴伐力亞阿布賴希公爵(Duke Albrecht of Bavaria)的宮廷樂師。離開幕尼黑後,他受業於比利時音樂家迪拉索(Orlando di Lasso, 1532~1594;迪拉索是把義大利牧歌傳到法國的音樂家),直到其贊助人在1579年逝世時,才返回威尼斯。

  在接任叔父在教堂的職務的同時,他也擔任一個名為「聖洛可學院」(Scuola Grande di San Rocco)的宗教組織裡擔任管風琴手,並為節慶與宗教儀式的場合編寫樂曲。在生命的最後三年裡,我們看到他透過自己的學生舒茲(Heinrich Schochtz, 1585~1672)把威尼斯學派的音樂傳承延續下去;舒茲是德國在十七世紀裡最偉大的作曲家,也因此,我們可以說他對後世的影響,在德國比在義大利更為深遠。此外,在聖馬克教堂擔任合唱團總監的蒙特維帝(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以義大利的牧歌創作聞名)與他也有很密切的合作經驗;他在生前擁護蒙特維帝的音樂不遺餘力,而蒙特維帝則在他死後大力鼓吹其音樂理念。

  加布里埃利生前著作等身,有許多是宗教的與一般的合唱作品,還有許多被視為具有管絃樂作品雛形的樂器演奏曲。他把威拉特所發明的許多技巧用於創作上,例如教堂中同時以兩個合唱團進行演唱,或者是人聲與器樂演奏之間的「呼喚與回應」關係,最佳範例是銅管演奏與合唱同 時演出的「歡呼」(Jubilate)一曲。1597年的作品「Sacrae Symphoniae」是他最典型的一部作品,展現出他許多的革命性概念。在這部作品中包含了「強弱互見的奏鳴曲」(Sonata pian e forte),以兩個四部的管樂演奏團體進行編曲,至今仍是常被演奏的銅管作品。(文/陳榮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