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說明:
來自英國聖保羅大教堂唱詩班的少年,為這片土地帶來聖潔的心靈聖水你聽見的不只是天籟般的合唱曲 更是讓人迷醉的聲樂專輯
天使之音 微風少年合唱團的團員們都是來自世界著名的英國聖保羅、威斯敏斯特、索爾斯伯利大教堂的唱詩班首席獨唱。合唱團目前有九名團員,以精英主義為號召的天使之音 微風少年合唱團,徵選團員非常嚴苛,除了首先要獨唱曲目以外,還要能即席的轉調唱頌。另外還包括對音樂性、樂譜、合唱的能力的嚴格要求。在這次的作品中擔綱獨唱的安德魯,和柯納他們兄弟一樣,也來自聖保羅教堂唱詩班,不論是歌劇、音樂會、電影配樂的錄音工作都有經驗。擁有絕對的音感,而他那種甘甜、有著清涼感的歌聲就是最大的武器了。安德魯以對巴哈的虔敬,並懷抱著能夠淨化人們靈魂的自信引吭高歌。這張作品中,最能震懾我們耳朵的就是這個超強合唱團組合所帶來的充滿力道的合唱。像名曲「聖母頌」,以巴哈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第一號前奏曲的分解和弦作為伴奏,由法國作曲家古諾Gounod配上旋律的宗教性歌曲,歌頌聖母瑪利亞的清新讚歌,就完全地發揮得淋漓盡致,支撐配樂的中低音具備了安定的高水準,可見微風少年合唱團真正的實力。如今這個合唱團也不僅只是以少年合唱為精髓,也擄獲了許多成人的聲樂迷,愈發成長為實力派的合唱團。這張「聖母頌」專輯就足以證明。
【巴赫】
英文姓名:Johann Sebastian Bach
國籍:德國
「馬友友的巴赫靈感」影片的主題:《無伴奏大提琴獨奏曲》前一陣子風靡了許多愛好古典音樂的朋友。提起巴赫這位音樂家,對於古典音樂再怎麼不熟悉的人也都知道這號人物。
巴赫世家產生了許多音樂家,最為人熟知的便是約翰巴赫。他出生於德國艾森納赫城,父親是個管風琴師,也能演奏中提琴與小提琴。約翰巴赫在家中八個孩子中排行老么,十歲時父親就去世,由哥哥收養。其兄當時已是管風琴師,巴赫課餘時就跟隨兄長學習音樂,十五歲時考進呂納堡的米歇爾教堂唱詩班學校後,開始學習管風琴。
1703年從唱詩班畢業後,巴赫到威瑪的約翰恩斯特公爵的私人樂團擔任小提琴手,不久後被任命為阿恩施塔特新教堂的管風琴手。巴赫開始發表宗教音樂作品與鍵盤樂曲作品。
因一些小小的「疏失」,讓巴赫對這份工作萌生去意。事情是這樣的,1705年巴赫到距離阿恩施塔特
1708年巴赫進入威瑪宮廷擔任宮廷樂師兼管風琴師。這段時間巴赫有管風琴作品和鍵盤作品問世;加上此地宗教活動頻繁,為了讓他手下的唱詩班和樂團能有作品演奏,巴赫幾乎每個月都會寫一部新的清唱劇,這個時期堪稱是巴赫創作量最密集的時期。
1716年教堂樂長去世,巴赫本以為這個位子非他莫屬,但人算不如天算,他終究沒有得到他所想要的職位,為了表示抗議,巴赫遞出辭呈。恰巧科滕的親王有意聘他當樂長,巴赫即刻收拾行李走人。科滕的風氣與威瑪截然不同,當地的宗教活動不如威瑪般盛行,巴赫並不需要寫許多的宗教音樂。新老闆反而是期望他能多寫一些世俗音樂。巴赫也沒讓老闆失望,在這個時期他有許多管弦樂、奏鳴曲、協奏曲、室內樂等不同形式的作品,著名的《布蘭登堡協奏曲》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不幸地,賞識他的老闆在1722年結婚。女主人既不喜歡藝術,也不喜歡音樂,宮廷中景象一變,讓巴赫成了一個多餘的人,巴赫不得不另謀他職。恰巧萊比錫市聖托瑪斯學校唱詩班指揮一職出缺,1723年巴赫接受這的職務。這個工作非常繁忙,既要教音樂,又要教拉丁文,還要負責該是教堂內的音樂演奏,可說是校長兼撞鐘,什麼都要做。工作任內,巴赫與學校、市府的關係處得並不好。這段時期的代表作是《馬太受難曲》。晚年的巴赫深受眼疾之苦,最後在萊比錫走完他的生命。
巴赫的創作與他身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在威瑪時,由於宗教活動需要,大量的宗教作品都是在這個時期產生;在科滕,為滿足老闆的需要,巴赫必須嘗試各類型的作品,他的作品在這個時期更具多元性。綜觀巴赫所有的創作,除了歌劇外,幾乎所有的音樂形式的作品他都曾涉獵。